首页
统计
壁纸
简介
友链
更多
留言
Search
1
赵世家(1)
631 阅读
2
狐言乱语
539 阅读
3
晋国开国君主到曲沃代翼
496 阅读
4
赵世家(2)
420 阅读
5
卫国历代君主
305 阅读
日常
历史
登录
Search
标签搜索
读史
悟灵
累计撰写
65
篇文章
累计收到
5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日常
历史
页面
统计
壁纸
简介
友链
留言
搜索到
17
篇与
历史
的结果
2023-12-30
烧当羌和西域
烧当羌作乱事件光武中元二年初,烧当羌豪滇良击破先零,夺居其地;滇良卒,子滇吾立,附落转盛。秋,滇吾与弟滇岸率众寇陇西,败太守刘盱于允街,于是守寨诸羌皆叛。诏谒者张鸿领诸郡兵击之,战于允吾,鸿军败没。冬,十一月,复遣中郎将窦固监捕虏将军马武第二将军、四万人讨之。明帝永平元年秋,七月,马武等击烧当羌,大破之,馀皆降散。孝章皇帝建初二年初,安夷县吏略妻卑湳种羌人妇,吏为其夫所杀,安夷长宗延追之出塞。种人恐见诛,遂共杀延而与勒姐、吾良二种相结为寇。于是烧当羌豪滇吾之子迷吾率诸种俱反,败金城太守郝崇。诏以武威太守北地傅育为护羌校尉,自安夷徙居临羌。迷吾又与封养种豪布桥等五万馀人共寇陇西、汉阳。秋,八月,遣行车骑将军马防、长水校尉耿恭将北军五校兵及诸郡射士三万人击之。第五伦上疏曰:“臣愚以为贵戚可封侯以富之,不当任以职事。何者?绳以法则伤恩,私以亲则违宪。伏闻马防今当西征,臣以太后恩仁,陛下至孝,恐卒有纤介,难为意爱。”帝不从。马防等军到冀,布桥等围南部都尉于临洮,防进击,破之,斩首虏四千馀人,遂解临洮围;其众皆降,唯布桥等二万馀人屯望曲谷不下。孝章皇帝建初三年春,正月,己酉,宗祀明堂,登灵台,赦天下。马防击布桥,大破之,布桥将种人万馀降,诏征防还。留耿恭击诸未服者,斩首虏千馀人,勒姐、烧何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恭降。恭尝以言事忤马防,监营谒者承旨,奏恭不忧军事,坐征下狱,免官。孝章皇帝元和三年烧当羌迷吾复与弟号吾及诸种反。号吾先轻入,寇陇西界,督烽掾李章追之,生得号吾,将诣郡。号吾曰:“独杀我,无损于羌;诚得生归,必悉罢兵,不复犯塞。”陇西太守张纡放遣之,羌即为解散,各归故地。迷吾退居河北归义城。孝章皇帝章和元年护羌校尉傅育欲伐烧当羌,为其新降,不欲出兵,乃募人斗诸羌、胡;羌、胡不肯,遂复叛出塞,更依迷吾。育请发诸郡兵数万人共击羌。未及会,三月,育独进军。迷吾闻之,徙庐落去。育遣精骑三千穷追之,夜,至三兜谷,不设备,迷吾袭击,大破之,杀育及吏士八百八十人。及诸郡兵到,羌遂引去。诏以陇西太守张纡为校尉,将万人屯临羌羌豪迷吾复与诸种寇金城塞,张纡遣从事河内司马防与战于木乘谷。迷吾兵败走,因译使欲降,纡纳之。迷吾将人众诣临羌,纡设兵大会,施毒酒中,伏兵杀其酋豪八百馀人,斩迷吾头以祭傅育冢,复放兵击其馀众,斩获数千人。迷吾子迷唐,与诸种解仇,结婚交质,据大、小榆谷以叛,种众炽盛,张纡不能制。孝章皇帝章和二年公卿举故张掖太守邓训代张纡为护羌校尉。迷唐率兵万骑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小月氏胡。训拥卫小月氏胡,令不得战。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不宜禁护。训曰:“张纡失信,众羌大动,凉州吏民,命县丝发。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追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是得父母也!”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教谕,小大莫不感悦。于是赏赂诸羌种,使相招诱,迷唐叔父号吾将其种人八百户来降。训因发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击迷唐于写谷,破之,迷唐乃去大、小榆,居颇岩谷,众悉离散。孝和皇帝永元元年春,迷唐欲复归故地。邓训发湟中六千人,令长史任尚将之,缝革为船,置于箄上以渡河,掩击迷唐,大破之,斩首前后一千八百馀级,获生口二千人,马牛羊三万馀头,一种殆尽。迷唐收其馀众西徙千馀里,诸附落小种皆畔之。烧当豪帅东号稽颡归死,馀皆款塞纳质。于是训绥接归附,威信大行,遂罢屯兵,各令归郡,唯置弛刑徒二千馀人,分以屯田、修理坞壁而已。孝和皇帝永元四年护羌校尉邓训卒,吏、民、羌、胡旦夕临者日数千人。羌、胡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前乌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空城郭;吏执,不听,以状白校尉徐傿,傿叹息曰:“此为义也!”乃释之。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请祷求福。蜀郡太守聂尚代训为护羌校尉,欲以恩怀诸羌,乃遣译使招呼迷唐,使还居大、小榆谷。迷唐既还,遣祖母卑缺诣尚,尚自送至塞下,为设祖道,令译田汜等五人护送至庐落。迷唐遂反,与诸种共生屠裂汜等,以血盟诅,复寇金城塞。尚坐免。孝和皇帝永元五年护羌校尉贯友遣译使构离诸羌,诱以财货,由是解散。乃遣兵出塞,攻迷唐于大、小榆谷,获首虏八百馀人,收麦数万斛。遂夹逢留大河筑城坞,作大航,造河桥,欲度兵击迷唐。迷唐率部落远徙,依赐支河曲。孝和皇帝永元八年护羌校尉贯友卒,以汉阳太守史充代之。充至,遂发湟中羌、胡出塞击迷唐。迷唐迎败充兵,杀数百人。充坐征,以代郡太守吴祉代之。孝和皇帝永元九年烧当羌迷唐率众八千人寇陇西,胁塞内诸种羌合步骑三万人击破陇西兵,杀大夏长。诏遣行征西将军刘尚、越骑校尉赵世副之,将汉兵、羌、胡共三万人讨之。尚屯狄道,世屯枹罕;尚遣司马寇盱监诸郡兵,四面并会。迷唐惧,充老弱,奔入临洮南。尚等追至高山,大破之,斩虏千馀人,迷唐引去,汉兵死伤亦多,不能复追。乃还。孝和皇帝永元十年行征西将军刘尚、越骑校尉赵世坐畏懦征,下狱,免。谒者王信领尚或屯枹罕,谒者耿谭领世营屯白石。谭乃设购赏,诸种颇来内附,迷唐恐,乃请降;信、谭遂受降罢兵。十二月,迷唐等率种人诣阙贡献。孝和皇帝永元十二年烧当羌豪迷唐既入朝。其馀种人不满二千,饥窘不立,入居金城。帝令迷唐将其种人还大、小榆谷;迷唐以汉作河桥,兵来无常,故地不可复居,辞以种人饥饿,不肯远出。护羌校尉吴祉等多赐迷唐金帛,令籴谷市畜。促使出塞,种人更怀猜惊。是岁,迷唐复叛,胁将湟中诸胡寇钞而去,王信、耿谭、吴祉皆坐征。孝和皇帝永元十三年迷唐复还赐支河曲,将兵向塞。护羌校尉周鲔与金城太守侯霸及诸郡兵、属国羌、胡合三万人出塞至允川。侯霸击破迷唐,种人瓦解,降者六千馀口,分徙汉阳、安定、陇西。迷唐遂弱,远逾赐支河首,依发羌居。久之,病死,其子来降,户不满数十。孝和皇帝永元十四年春,安定降羌烧何种反,郡兵击灭之。时西海及大、小榆谷左右无复羌寇,隃麋相曹凤上言:“自建武以来,西羌犯法者,常从烧当种起,所以然者,以其居大、小榆谷,土地肥美,有西海鱼盐之利,阻大河以为固。又,近塞内诸种,易以为非,难以攻伐,故能强大,常雄诸种,恃其权勇,招诱羌、胡。今者衰困,党援坏沮,亡逃栖窜,远依发羌。臣愚以为宜及此时建复西海郡县,规固二榆,广设屯田,隔塞羌、胡交关之路,遏绝狂狡窥欲之源。又殖谷富边,省委输之役,国家可以无西方之忧。”上从之,缮修故西海郡,徙金城西部都尉以戍之,拜凤为金城西部都尉,屯龙耆。后增广屯田,列屯夹河,合三十四部。其功垂立,会永初中诸羌叛,乃罢。收复西域事件明帝永平三年莎车王贤以兵威逼夺于窴、大宛、妫塞王国,使其将守之。于窴人杀其将君德,立大人休莫霸为王。贤率诸国兵数万击之,大为休莫霸所败,脱身走还。休莫霸进围莎车,中流矢死,于窴人复立其兄子广德为王,广德使其弟仁攻贤。广德父先拘在莎车,贤乃归其父,以女妻之,与之和亲。明帝永平四年于窴王广德将诸国兵三万人攻莎车,诱莎车王贤,杀之,并其国。匈奴发诸国兵围于窴,广德请降。匈奴立贤质子不居征为莎车王,广德又攻杀之,更立其弟齐黎为莎车王。明帝永平十六年春,二月,遣肜与度辽将军吴棠将河东、西河羌、胡及南单于兵万一千骑出高阙塞,窦固、耿忠率酒泉、敦煌、张掖甲卒及卢水羌、胡万二千骑出酒泉塞,耿秉、秦彭率武威、陇西、天水募士及羌、胡万骑出张掖居延塞,骑都尉来苗、护乌桓校尉文穆将太原、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定襄郡兵及乌桓、鲜卑万一千骑出平城塞,伐北匈奴。窦固、耿忠至天山,击呼衍王,斩首千馀级;追至蒲类海,取伊吾卢地,置宜禾都尉,留吏士屯田伊吾卢城。耿秉、秦彭击匈林王,绝幕六百馀里,至三木楼山而还。来苗、文穆至匈河水上,虏皆奔走,无所获。祭肜与南匈奴左贤王信不相得,出高阙塞九百馀里,得小山,信妄言以为涿邪山,不见虏而还。肜与吴棠坐逗留畏懦,下狱,免。肜自恨无功,出狱数日,欧血死。临终,谓其子曰:“吾蒙国厚恩,奉使不称,身死诚惭恨,义不可以无功受赏。死后,若悉簿上所得物,身自诣兵屯,效死前行,以副吾心。”既卒,其子逢上疏,具陈遗言。帝雅重肜,方更任用,闻之,大惊,嗟叹良久。乌桓、鲜卑每朝贺京师,常过肜冢拜谒,仰天号泣。辽东吏民为立祠,四时奉祭焉。窦固独有功,加位特进。固使假司马班超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行到善阝善,善阝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官属曰:“胡人不能常久,无它故也。”超曰:“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曰:“到已三日,去此三十里。”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今虏使到才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善阝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善阝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超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馀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馀级,馀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善阝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告以汉威德,“自今以后,勿复与北虏通。”广叩头:“愿属汉,无二心。”遂纳子为质。还白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固复使超使于窴,欲益其兵,超愿但将本所从三十六人,曰:“于窴国大而远,今将数百人,无益于强;如有不虞,多益为累耳。”是时于窴王广德雄张南道,而匈奴遣使监护其国。超既至于窴,广德礼意甚疏。且其俗信巫,巫言:“神怒,何故欲向汉?汉使有呙马,急求取以祠我!”广德乃遣国相私来比就超请马。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收私来比,鞭笞数百。以巫首送广德;因责让之。广德素闻超在善阝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即杀匈奴使者而降。超重赐其王以下,因镇抚焉。于是诸国皆遣子入侍,西域与汉绝六十五载,至是乃复通焉。超,彪之子也。明帝永平十七年初,龟兹王建为匈奴所立,倚恃虏威,据有北道,攻杀疏勒王,立其臣兜题为疏勒王。班超从间道至疏勒,去兜题所居槃橐城九十里,逆遣吏田虑先往降之,敕虑曰:“兜题本非疏勒种,国人必不用命;若不即降,便可执之。”虑既到,兜题见虑轻弱,殊无降意。虑因其无备,遂前劫缚兜题,左右出其不意,皆惊惧奔走。虑驰报超,超即赴之,悉召疏勒将吏,说以龟兹无道之状,因立其故王兄子忠为王,国人大悦。超问忠及官属:“当杀兜题邪,生遣之邪?”咸曰:“当杀之。”超曰;“杀之无益于事,当令龟兹知汉威德。”遂解遣之。冬,十一月,遣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出敦煌昆仑塞,击西域,秉、张皆去符,传以属固,合兵万四千骑,击破白山虏于蒲类海上,遂进击车师。车师前王,即后王之子也,其廷相去五百馀里。固以后王道远,山谷深,士卒寒苦,欲攻前王;秉以为先赴后王,并力根本,则前王自服。固计未决,秉奋身而起曰:“请行前。”乃上马引兵北入,众军不得已,并进,斩首数千级。后王安得震怖,走出门迎秉,脱帽,抱马足降,秉将以诣固;其前王亦归命,遂定车师而还。于是固奏复置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以陈睦为都护;司马耿恭为戊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谒者关宠为己校尉,屯前王部柳中城,屯各置数百人。恭,况之孙也。明帝永平十八年春,二月,诏窦固等罢兵还京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率二万骑击车师,耿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皆为所没,匈奴遂破杀车师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以毒药傅矢,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虏中矢者,视创皆沸,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夏,六月,己未,有星孛于太微。耿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引兵据之。秋,七月,匈奴复来攻,拥绝涧水;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至笮马粪汁而饮之。恭身自率士挽笼,有顷,水泉奔出,众皆称万岁。乃令吏士扬水以示虏,虏出不意,以为神明,遂引去。十一月,戊戌,以蜀郡太守第五伦为司空。伦在郡公清,所举吏多得其人,故帝自远郡用之。焉耆、龟兹攻没都护陈睦,北匈奴围关宠于柳中城。会中国有大丧,救兵不至,车师复叛,与匈奴共攻耿恭。恭率厉士众御之,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卒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馀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关宠上书求救。诏公卿会议,司空伦以为不宜救,司徒鲍昱曰:“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诚令权时,后无边事可也。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又二部兵人裁各数十,匈奴围之,历旬不下,是其寡弱力尽之效也。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将精骑二千,多其幡帜,倍道兼行以赴其急;匈奴疲极之兵,必不敢当,四十日间足还入塞。”帝然之。乃遣征西将军耿秉屯酒泉,行太守事,遣酒泉太守段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善阝善兵合七千馀人以救之。孝章皇帝建初元年酒泉太守段彭等兵会柳中,击车师,攻交河城,斩首三千八百级,获生口三千馀人。北匈奴惊走,车师复降。会关宠已殁,谒者王蒙等欲引兵还;耿恭军吏范羌,时在军中,固请迎恭。诸将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与羌,从山北迎恭,遇大雪丈馀,军仅能至。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羌遥呼曰:“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皆称万岁。开门,共相持涕泣。明日,遂相随俱归。虏兵追之,且战且行。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没,三月至玉门,唯馀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郑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上疏奏:“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宜蒙显爵,以厉将帅。”恭至雒阳,拜骑都尉。诏悉罢戊、己校尉及都护官,征还班超。超将发还,疏勒举国忧恐;其都尉黎弇曰:“汉使弃我,我必复为龟兹所灭耳,诚不忍见汉使去。”因以刀自刭。超还至于窴,王侯以下皆号泣,曰:“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互抱超马脚不得行。超亦欲遂其本志,乃更还疏勒。疏勒两城已降龟兹,而与尉头连兵。超捕斩反者,击破尉头,杀六百馀人,疏勒复安。孝章皇帝建初三年闰月,西域假司马班超率疏勒、康居、于窴、拘弥兵一万人攻姑墨石城,破之,斩首七百级。孝章皇帝建初五年班超欲遂平西域,上疏请兵曰:“臣窃见先帝欲开西域,故北击匈奴,西使外国,善阝善、于窴即时向化,今拘弥、莎车、疏勒、月氏、乌孙、康居复愿归附,欲共并力,破灭龟兹,平通汉道。若得龟兹,则西域未服者百分之一耳。前世议者皆曰:‘取三十六国,号为断匈奴右臂。’今西域诸国,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大小欣欣,贡奉不绝,唯焉耆、龟兹独未服从。臣前与官属三十六人奉使绝域,备遭艰厄,自孤守疏勒,于今五载,胡夷情数,臣颇识之,问其城郭小大,皆言倚汉与依天等。以是效之,则葱领可通,龟兹可伐。今宜拜龟兹侍子白霸为其国王,以步骑数百送之,与诸国连兵,岁月之间,龟兹可禽。以夷狄攻夷狄,计之善者也。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故饶衍,不比敦煌、善阝善间也,兵可不费中国而粮食自足。且姑墨、温宿二王,特为龟兹所置,既非其种,更相厌苦,其势必有降者。若二国来降,则龟兹自破。愿下臣章,参考行事,诚有万分,死复何恨!臣超区区特蒙神灵,窃冀未便僵仆,目见西域平定,陛下举万年之觞,荐勋祖庙,布大喜于天下。”书奏,帝知其功可成,议欲给兵。平陵徐幹上疏,愿奋身佐超,帝以幹为假司马,将驰刑及义从千人就超。先是莎车以为汉兵不出,遂降于龟兹,而疏勒都尉番辰亦叛。会徐幹适至,超遂与幹击番辰,大破之,斩首千馀级。欲进攻龟兹,以乌孙兵强,宜因其力,乃上言:“乌孙大国,控弦十万。故武帝妻以公主,至孝宣帝卒得其用。今可遣使招慰,与共合力。”帝纳之。孝章皇帝建初八年帝拜班超为将兵长史,以徐幹为军司马,别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邑到于窴,值龟兹攻疏勒,恐惧不敢前,因上书陈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毁超:“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超闻之叹曰:“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遂去其妻。帝知超忠,乃切责邑曰:“纵超拥爱妻,抱爱子,思归之士千余人,何能尽与超同心乎!”令邑诣超受节度,诏:“若邑任在外者,便留与从事。”超即遣邑将乌孙侍子还京师。徐幹谓超曰:“邑前亲毁君,欲败西域,今何不缘诏书留之,更遣它吏送侍子乎?”超曰:“是何言之陋也!以邑毁超,故今遣之。内省不疚,何恤人言!快意留之,非忠臣也。”孝章皇帝元和元年帝复遣假司马和恭等将兵八百人诣班超,超因发疏勒、于窴兵击莎车。莎车以赂诱疏勒王忠,忠遂反,从之,西保乌即城。超乃更立其府丞成大为疏勒王,悉发其不反者以攻忠。使人说康居王执忠以归其国,乌即城遂降。孝章皇帝元和三年疏勒王忠从康居王借兵,还据损中,遣使诈降于班超,超知其奸而伪许之。忠从轻骑诣超,超斩之,因击破其众,南道遂通。孝章皇帝章和元年是岁,班超发于窴诸国兵共二万五千人击莎车,龟兹王发温宿、姑墨、尉头兵合五万人救之。超召将校乃于窴王议曰:“今兵少不敌,其计莫若各散去。于窴从是而东,长史亦于此西归,可须夜鼓声而发。”阴缓所得生口。龟兹王闻之,大喜,自以万骑于西界遮超,温宿王将八千骑于东界徼于窴。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鸡鸣,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馀级;莎车遂降,龟兹等因各退散。自是威震西域。孝和皇帝永元二年月氏求尚公主,班超拒还其使,由是怨恨,遣其副王谢将兵七万攻超。超众少,皆大恐;超譬军士曰:“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岭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但当收谷坚守,彼饥穷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谢遂前攻超,不下,又钞掠无所得。超度其粮将尽,必从龟兹求食,乃遣兵数百于东界要之。谢果遣骑赍金银珠玉以赂龟兹,超伏兵遮击,尽杀之,持其使首以示谢。谢大惊,即遣使请罪,愿得生归,超纵遣之。月氏由是大震,岁奉贡献。孝和皇帝永元三年龟兹、姑墨、温宿诸国皆降。十二月,复置西域都护、骑都尉、戊己校尉官。以班超为都护,徐幹为长史。拜龟兹侍子白霸为龟兹王,遣司马姚光送之。超与光共胁龟兹,废其王尤利多而立白霸,使光将尤利多还诣京师。超居龟兹它乾城,徐幹屯疏勒,惟焉耆、危须、尉犁以前没都护,犹怀二心,其馀悉定。孝和皇帝永元五年西域都护班超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兵合七万馀人讨焉耆,到其城下,诱焉耆王广、尉犁王泛等于陈睦故城,斩之,传首京师;因纵兵钞掠,斩首五千馀级,获生口万五千人,更立焉耆左侯元孟为焉耆王。超留焉耆半岁,慰抚之。于是西域五十馀国悉纳质内属,至于海滨,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孝和皇帝永元八年车师后部王涿鞮反,击前王尉毕大,获其妻子。孝和皇帝永元九年西域长史王林击车师后王,斩之。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掾甘英使大秦、条支,穷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及安息西界,临大海,欲度,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乃止。孝和皇帝永元十四年班超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书乞归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谨遣子勇随安息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朝廷久之未报,超妹曹大家上书曰:“蛮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奸宄之源,生逆乱之心。而卿大夫咸怀一切,莫肯远虑,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诚可痛也!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逾望,三年于今,未蒙省录。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故妾敢触死为超求哀,匄超馀年,一得生还,复见阙庭,使国家无劳远之虑,西域无仓卒之忧,超得长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惠。”帝感其言,乃征超还。八月,超至洛阳,拜为射声校尉;九月,卒。超之被征,以戊己校尉任尚代为都护。尚谓超曰:“君侯在外国三十馀年,而小人猥承君后,任重虑浅,宜有以诲之!”超曰:“年老失智。君数当大位,岂班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愿进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超去,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后竟失边和,如超所言。
2023年12月30日
14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3-11-16
通鉴笔记元帝二
重点事情初元三年 下诏罢免珠崖郡。 贡禹罢免甘泉和建章宫宫卫,令务农。 再次任用周堪为光禄勋,并且任用周堪的弟子张猛为光禄大夫。初元四年 二月,到甘泉郊祭天神于泰畤。 三月,到河东郊祭后土饲。初元五年 贡禹再次建议减损皇宫内各种费用,如太官不要每天宰杀,罢角低、上林招待的宫馆等等。 郅支单于杀害汉朝使者司吉。 郅支单于和康居王合众,郅支单于借兵攻打乌孙。永光元年 (前43) 正月,薛广德上谏元帝不要狩猎,要抚恤百姓。 三月,薛广德上谏元帝祭祀宗庙,应走桥。 雨雪,陨霜,杀桑 九月,陨霜杀稼,天下大饥 丞相于定国、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御史大夫薛广德因灾害告老还乡 周堪左迁河东太守 贾谊子孙贾捐被弃市 呼韩邪单于回归北庭 贡禹被元帝所信任,我在通鉴上看他上书提出德意见,这都是什么减损宫廷费用,少养点马匹,不要再修建宫室之类。除此之外,实在看不出他又什么才能啊。 永元元年这年,司马光难得发表了自己意见。司隶校尉诸葛丰犯法被贬官,有诋毁周堪和张猛。诸葛丰之前是称赞他们,现在改口诋毁。这可能让元帝感到这个家伙为了报复周堪和张猛,没有了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他这种做法与之前树立的正直人设不同,所以遭到元帝免为庶人。如果到此为止,司马光就会少发一条评论了。元帝居然把周堪和张猛调离了中央,这引起了司马光的吐槽,司马光认为同时处罚双方是不对。 这年还有一个事情就是贾捐被处死。贾捐犯了好几个错误。 1.贾捐先诋毁石显,后称赞石显 2.贾捐和杨兴合谋,相互推举对方来获取官位 这两点致命的,首先说第一点,贾捐估计是想学郑朋这个伪君子,要知道郑朋先是诋毁许史两个外戚,后来投靠可这两家,但问题石显是个有仇必报的人,一有机会就要致对方于死地。第二点,在中国古代向领导要官是非常忌惮的,官只能是给,不要自己去要的。还有一点就是,元帝刚刚处理了一个前后言行不一致的诸葛丰。可以说贾捐不了解自己的对手,不了解政治,却主动参与进去,造成了自己的死亡。
2023年11月16日
12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3-11-12
汉元帝二
灾害初元元年 秋,九月,关东郡、国十一大水,饥,或人相食;转旁郡钱谷以此相救初元二年 二月,陇西地震,败城郭、屋室、压杀人众 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 秋,七月,己西日,地复震这是汉元帝即位两年发生的自然灾害记录(根据后汉书和资治通鉴的来)事录第一年 王后父王禁为阳平侯(通鉴),皇后兄中郎将王舜为安平侯(后汉书) 外祖父兄弟的儿子许嘉为平恩侯 征启贡禹作为谏议大夫,元帝询问治国方针,他给出了节省宫廷不必要的费用,如不要兴建宫室,减少后宫宫女的数量,陵邑无子的女人应该谴归减少皇家马厩里马匹的数量等等。 是岁,初置戍己校尉,使屯车师故地第二年 萧望之自杀 贾捐提议废置珠崖郡笔记1: 说实在的,读书还是要做点笔记才行,否则看后年就忘了前面了。萧望之、周堪、刘更生这三位可以说是文官势力,而史高、弘恭、石显这三位可以说是宦官势力。前面这三位多次想要扳倒后面这三位,将他们赶出尚书台。有次萧望之建议尚书台建议不要用宦官担任要职,最后的结果却是刘更生被调出内朝,改任外朝官宗正。可以说上疏元帝对他们的难以造成威胁。而他们却可以轻松地构陷大臣。随便找两个小人就可以诬告萧望之等人。所以说君子对付小人很难,而小人对付君子却是那么的容易。笔记2: 我看了那么的通鉴,对儒家可以说是有了比较多的了解。他们这些人真地喜欢谈论哪些古代圣贤,每次上疏都要谈三皇五帝,还有就是对于国家哪些遥远地领土,每次叛乱搞不定,这些儒生都会说这些地方都是禽兽蛮夷,太远了,不值得耗费国家的钱财和人力。这个贾捐就给我这种印象。PS:以后尽量写点读书笔记吧 ::(不高兴) ::(小红脸) ::(啊) 。
2023年11月12日
13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3-02-19
不知干啥,写写读书感想吧
汉元帝 这感想也不知到写什么才好,就想到什么写什么吧。汉元帝执政时间有十五年左右,在通鉴里他干了的事情或发生的事情就先一一写下来先 1. 听信石显的谗言,逼死了老师萧望之 2. 西域都护甘延寿和陈汤斩杀了郅支单于,元帝还是给他们封了关内侯 3. 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4. 元帝有想过废除太子 5. 陇西羌人叛乱,冯逢世率军平定了叛乱 6. 听取贾捐之的建议,罢免了珠崖郡 7. 登基不久减免了天下的赋税,停止了宫殿的建设,还减省了车马、宫女、狗马等等的费用 8. 罢免了盐铁官,后来还是恢复了 以上几点都根据脑海的印象写的,在汉元帝一朝,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就是石显了,直接死在他手里的人有哪些呢 1.萧望之 2.京房 3.贾捐之 4.陈咸 这几个人其中三个被他搞死了,其中萧望之的自杀。司马光就吐槽汉元帝,他居然没有发觉石显这个奸佞,真是容易被欺骗啊,事情发生后还不醒悟。还有京房这个家伙也给元帝提醒了,就差不多指名道姓,虽然他也知道说的奸臣是谁,但还是任用了石显这家伙,石显真是堪比赵高了,手段也一厉害。 贾捐之这家伙也是搞笑 😆 ,首先是揭发石显的老底,以致没有得到官位。为了谋求京兆尹和爵位,又去称赞石显,最后被石显以欲谋取大位,罔上不道向元帝告发,落地个弃市的下场。要知道在古代的官是不能自己取要的,这是个大忌。贾捐之和郑朋感觉挺像的,郑朋为了一官半职,先是想依附萧望之,于是抨击外戚车骑将军史高及许、史氏子弟的罪过,一旦萧望之和周堪不想任用他,转而投靠许、史高子弟。就说我之前抨击你们的坏话都是刘更生和周堪教我的,真是笑我了 ::(笑眼) 。原文皆周堪、刘更生教我;我关东人,何以知此;:@(中枪)诡秘之主第二部快开始更新了 下个月4号诡秘之主第二部就开始更新了,到时还是存个三四百章再看吧。还有过段时间第一部实体书出完了,就买一套来收藏 ::(真棒)。运动相机 今年末我如果有多余的钱,就看看能不能买部运动相机来记录下生活 ::(乖)PS:明天周一又要上班了::(酸爽) ::(啊),还有什么时候能够脱单呢 ::(乖)
2023年02月19日
14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3-02-05
官职记录01
谏大夫 官名。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始置,或以为秦已有,汉初不置。武帝因秦而置之。初属郎中令,太初元年(前104)郎中令更名为光禄勋后改隶之,秩比八百石,无定员,多至数十人。掌顾问应对,参与谋议,多以名儒宿德为之。东汉光武帝时改为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据《汉官》,员额为三十人。左司马 官名。春秋始置。《史记.孔子世家》:"定公十年春","具左右司马"。战国时,齐、楚、燕国等沿置,掌军政,领兵征战。《战国策。燕策三》: "燕使太子请求于楚,楚王使景阳收而救之,使左右司马各营壁地" 秦汉之际沛公刘邦亦置,使典武职。宋朝为大都督府属官,无掌置。太中大夫 官名。亦作大中大夫。秦、汉初位诸大夫之首。武帝太初元年(前104)以后次于光禄大夫,秩比千石,无员额。侍从皇帝左右,掌顾问应对,参政谋议,奉诏出使,多以宠臣贵戚充任。名义上隶属郎中令(光禄勋)。东汉秩比千石,后期权任渐清。魏国、、晋、南朝宋七品,禄赐与卿相当。梁、陈及北朝品位与卿相近,多用以安置老疾退免的九卿等大臣,无职事。梁十一班,陈四品、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三品下,二十三年改为从三品,北齐从三品。北魏亦用作加官、兼官,或供朝廷临时差遣。北周为散官,七命。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定为正四品上散官太宗贞观十一年(637)改为四品上。北宋初为从四品上文散官。相当于旧寄禄官中的左、右谏议大夫。金、元、明作大中大夫,为文散官。太仆 1.官名。西周已置,亦作大仆。《周礼》列为夏官司马属官,下大夫,掌供天子舆马,传达王命。秦汉秩中二千石,列为九卿,掌握天子专用车马,有时亲自为皇帝驾车,地位亲近重要;兼管官府畜牧业。西汉属官有大厩、未央厩、家马、车府、路軨、骑马、骏马诸令丞,龙马、闲驹、橐泉、騊驹、承华五监长、丞;新莽改名太御。东汉复旧,,,唯置车府,未央令丞,掌供皇帝专用车马,其余属官皆省。原隶少府的考工令则移归之,遂监管兵器制作,织绶等。三国因之,魏掌皇帝车马、田猎、兵器及全国畜牧业,三品。属官有考工、车府、典牧厩,骅骝厩等令丞,典虞都尉及左、右、中牧官都尉。西晋沿设置,三品。考公令改入尚方,移隶少府。东晋或省或置,省则皇帝用马(骅骝厩)归门下省,畜牧业由尚书省驾部曹官管理。南朝宋、齐唯于郊祀典礼时权置之,事毕省之。管理御用车马、牧畜政令之职分属太常、尚书、门下。梁复置,后改太仆卿。北魏仍置,孝文帝太和元年十七年(493)定为二品上,二十三年改三品,长称太仆卿。北齐亦改太仆卿,皆冠以宫号。 2.两汉至南北朝,太后宫亦置此职,为"太后三卿"之一,地位与九卿相当。金朝亦置,正六品。百度获取1. 帝尧时期 司空——掌管水利、建筑的官员 后稷——掌管农业的官员 工师——掌管制做器物的官员 虞——掌管山泽的官员 典乐——掌管教育、音乐的官员2. 秦代时期 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 督道仓吏——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 御史大夫——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员3. 汉晋时期 太史令——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 大农丞——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 中郎将——统领皇帝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 大长秋——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武骑常侍——皇帝的侍从 都尉——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官阶略低于太守,秩比二千石 骑郎将——统帅骑兵的将官,秩比千石 骁骑都尉——禁卫军将官 未央卫尉——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长乐卫尉——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前、后、左、右将军——职位仅次于上卿 轻车将军——汉时杂号将军之 骠骑将军——官位仅低于大将军 长史——大将军的秘书长 建章监——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 骑都尉——羽林军长官,秩比二千石 侍中郎——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员,汉制,侍中是在原官职上特加的荣衔 国相——相当于太守 常侍——皇帝的侍从近臣,东汉光武帝后都用宦官充任 典军校尉——武官,统领皇帝宿卫兵的长官,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典军校尉是其中之 兰台令史——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等文书档案 太守——专门治理一个郡,掌握生杀大权PS: 时间真快,回到广州已经上了一个星期多的班了 ::(不高兴) ::(不高兴) ::(不高兴) 。
2023年02月05日
12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
2
...
4